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点击加入乐乐娱乐频道点击加入乐乐电报群
查看: 53|回复: 0

龙门浩老街

[复制链接]

25

主题

0

回帖

426万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4264465
发表于 2025-2-19 13:07:0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龙门浩老街,重庆市南岸区内景点。

龙门浩老街地处重庆主城核心区域——南滨路中段,占地三百余亩,共计十八万平方米,历史悠久、上述千年、遗迹众多,历史文化街区由两百多幢不同时期的建筑组成,其中包含了18栋优秀历史文物建筑,是重庆主城区保存最完好、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老街。开埠文化、抗战文化、巴渝文化、宗教文化在这里异彩纷呈,老街更是古巴渝十二景之——“龙门浩月”所在地,无数文人墨客争相题咏。
2022年4月,被列入重庆第二批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拟命名名单。
《下浩兴旺诗》
冯玉祥
双龙拱卫世难觅,
古迹新貌处处境。
世外桃源在哪里,
八方汇聚下浩兴。
巍巍南山峰峦叠嶂,连绵长江浩浩荡荡。千百年来,无数历史的尘埃湮灭在这烟波浩渺之中。山环水绕,百川归海,河山带砺,生生不息,老街旧巷龙门浩就在这山与水之间,位于重庆会客厅、南滨景观带中。邻,滚滚长江;依,悠悠大南山;眺,千年古城渝州府;是重庆最具盛名的文人雅士挥笔拔墨、吟诗作对、风雅集颂之乐土,也是集琴棋书画、诗词歌赋、演出展览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文化高地,更是产业平台、企业会客厅。
北宋嘉佑元年(1056年)春苏氏三父子,自嘉州乘船东下去汴京赶考船至恭州(重庆)惊见长江主流南岸段一条顺江巨大石梁被巧夺天工劈开,可容船只进出浩内豁口两则雄距酷似龙头巨石所吸引,于是令船夫驾船进浩。
苏氏父子停船起岸信步游览,见这个濒临长江边叫“江口”的小村落群山相依、秀水环绕、清雅明丽、市井繁华、田土丰茂、柴门书声、民风淳朴,甚是喜欢,苏轼视地形物貌给小村取名“龙门浩”并以独具特色的行草一挥而就,贤老将苏轼题写的“龙门浩”镌刻在渡口高岸,“龙门浩”自此得名。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下浩留诗“东坡取名龙门浩,不愧文豪眼界高。天赐胜迹贯古今,谁不叹服此景妙”。
晨钟暮鼓
悠悠大南山,青山翠翠,碧水涓涓,山与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,组成了最美的风景。有座千年古刹觉林寺,座落于南山下的著名历史文化街区——龙门浩。清水溪的溪水,飞流直下,奏乐着山的巍伟、水的缠绵,携带着千年古刹的晨钟暮鼓,汇入滚滚长江,奔腾东流,砰然万里。
木鱼敲罢起钟声,透出丛林万户惊。一百八声方始尽,六街三市有人行。宋朝名将余玠的《觉林晨钟》揭开了历史的烟云,梵音唱晚,香火旺盛,市井繁华。觉林寺悠扬的钟声,环绕在青山绿水间。
据《巴县志》记载:觉林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(1131-1162)年,距今已有800余年。明末毁干兵乱,清康熙二年(1663)僧雪痕重建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僧人月江又增建山门、莲池、亭子、桥梁、石塔等。其中石塔系月江和尚为报母恩所建塔未成而月江圆寂,由其弟子善明继师志续修,历经16年完成。塔之围恒门乃小牌坊,上书”报恩塔”三字,两旁柱刻”因传心法分三教,为建浮屠报四恩”对联,后面额携“佛光普照”四字照。
清代文人何彤云作有《游觉林寺》诗一首,诗云:“一径入苍翠,寻幽来化城。小池鱼可唤,深树鸟无名。孤塔江中影,飞泉石上声。僧闲能导客,筇履尽情行。”这首诗描绘出一百多年前的觉林寺,坐落在苍婴的茂林里剧堂亭阁抻以鱼池飞泉,花妍鸟鸣;孤塔倒影于水中:岩石飞泉击石发出请越的回响。僧人导引着筇艺履的游客,陶醉于山光水色中倍增寻幽探胜的情趣。描绘出寺庙的庄严幽静的画面,令人憧爆向往!
新中国成立后,此处先后兴办了新华皮鞋厂,新民塑料厂,合成纤维厂。为改建和扩大厂址,陆续毁了佛菩萨塑像,所有殿堂亭阁都变得面貌全非,只剩下“巍然十级入云间”的报恩塔一座,算是当年的旧迹。十年动乱中,原寺址已全部改成厂房、职工宿舍和居民住宅,塔也遭到破坏。
2019年的夏日,政府启动了保护与修缮报恩塔的工作。淡红的塔身已恢复了往日的风彩,白色的塔身,尽显了佛教文化的空灵,八方楼阁式九级空心砖塔,砖石混合,塔身从下到上,逐层收拢缩小,层周有外突觚棱翘角,设计精巧,造型优美,结构坚固,雄伟壮观。
遐想,暮色里,夕阳打在塔身,点点的光影斑驳。青灯木鼓梵音缭绕,路过人间烟火处,感受沁入心底的那一份静谧。“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万籁此都寂,但余钟磬音”。

龙门浩月
古巴渝十二景之“龙门浩月”,旧时观之在洪水退去后,浩内水平浪静、浩外波涛汹涌,一动一静,相映成趣。每当皓月当空,江舟归来之时泊于湾内,月光照耀下的江面倒映着渔家人燃起的点点渔火,并泛着温柔橘色的波光。面对如此奇景,当引得文人骚客在此留下墨宝并对此美景赞赏有加。天上一明月,水中一明月,对酒当空,举杯邀月,对于这一景,文人墨客争相题咏。通过才子们的文笔,“龙门浩月“名声大噪,成了重庆当时一文人聚集地,不少佳句从这里诞生。清乾隆川东道张九镒,《渝州十二景龙门浩月》诗中写道:“石扇划地轴,一涧流淙淙。谁将青玉镜,挂在苍鳞龙。俯看波上下,波静影相从。举头问清影,银蟾隔几重。”清人王邦镜,对龙门浩月也有题咏,诗中说:“禹门山势郁嵯峨,掩映中霄玉宇和。庾亮登楼宾正满,王猷鼓棹兴偏多。夜光投处逢青眼,宝箧开时见素娥。闻道阳阿空郢调,联行可许和高歌。”
还是清人,奉节知县姜会照,到重庆时,也写过巴渝十二景,在《龙门浩月》一诗中,他写道:“骊龙珠走字江边,水镜空明别有天,不比蚌胎盈复阔,玉轮终古浪花圆。”
漫步龙门浩
看得见消逝的历史,
摸得着建筑的质感,
闻得到久违的味道,
唤得醒沉睡的记忆。
龙门浩老街,是一座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,又具备了现代时尚元素的老街。
2017年老街启动了保护与修缮工作,极具匠心的打造。在尊重历史的原则下,修旧如旧,业态布局也是以历史文化特性为原则,配置了以西式业态与文化艺术为主导的业态结构。
龙门浩老街,是最具山城特色的老街旧巷,上下近50米的落差,感受属于重庆的“爬坡上坎”,青砖黛瓦、层层叠叠、青石甬道、烟雨骑楼、中西融合的独特建筑风格和厚重的文化记忆,赋予了每一栋建筑物不同的格调和品味。青山、绿水、古树、宅院,老街旧巷,漫步龙门浩,穿越在历史的时空中,聆听觉林寺的晨钟暮鼓,眺望长江落日的彩霞纷飞。烟波逐浪千秋事,半江烟雨半江城。
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车水马龙,龙门浩老街又是重庆夜景最佳观赏地,华灯异彩的渝州半岛,变幻多端的东水门大桥,五彩缤纷的江中游轮,魔幻的山水都市,历史与当下,经典与时尚,古今中外,都在这里共生共融,奏出时代的交响曲。

城市记忆

历史文化老街是一座城市的缩影,是一座城市的综合历史博物馆。
坐落于龙门浩老街枣子湾片区的城市记忆馆•里外巷子,更是见证了重庆的发展变迁,属于过去城市记忆里的精华,只有在这样的老街巷才能寻回。穿越历史烟云,探寻故人足迹,那些生动鲜活的城市记忆长卷就此展开……
城市记忆馆•里外巷子通过以文化为载体的全新模式,打造集展示、互动、体验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,其中包括老街记忆、南滨记忆、红色记忆、堂屋记忆、巴渝记忆、开埠记忆、匠心记忆、三峡记忆、幸福记忆、本草记忆、市井记忆、童年记忆、巷子记忆、禅心记忆、书香记忆等三十余间“记忆展厅”。并通过以展厅与产业结合的方式,让常被束之高阁的优秀历史文化活起来,串联起完整产业链,打造产业新生态。
漫步于城市记忆馆•里外巷子,再次拾回那些被遗忘的记忆珍宝——通过每一间展厅、每一件老物件,将历史展现于眼前,将城市记忆留存延续。

保护与再生

文化是城市的根,文化是城市的魂,龙门浩老街历史文化研究委员会以老街为基础,以深挖历史文化、保护优秀历史文化、传承优秀文化为宗旨。龙门浩文化产业公司至试运营以来,投入大量人力物力,对于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塑造完成了以下的成果。
1.出版物
漫步龙门浩·系列丛书漫步龙门浩·系列丛书
《记住乡愁下浩》《记住乡愁下浩》
《门里门外》
《围炉夜话》
《半江烟雨半江城》《半江烟雨半江城》
《龙门印象》
《小人物的世界》
《城市记忆馆背后的故事》《城市记忆馆背后的故事》
《十里南滨》
2.艺术创作
龙门浩月
十里南滨/长卷
龙门浩赋
龙门浩二十四帧历史人文画卷
3.龙门文娱
龙门阵
琴音雅集
自然音乐会
龙门剧秀
4.戏剧表演
川江号子/国家非遗
逗乐坊相声
原声社原气喜剧脱口秀春来曲艺社
5.文化空间
共有三十六个文化空间,其中包括:
(1)渝水•兰亭诗刊社
(2)南山琴社
(3)龙门书局
(4)拾己书局
(5)可之艺术馆
(6)琨典艺术馆
(7)龙门剧场
(8)龙门老茶馆
(9)金山红茶楼
(10)龙门书院
(11)水墨禅院
(12)城市记忆馆
……

留影打卡

开放区域-首开区:
星光观景台
地铁最佳拍摄点(江上地铁)
福门
龙门石窟•六妙门
城市客厅
城市记忆馆
月老阁
美国大使馆武官别墅旧址
意大利大使馆旧址
美国大使馆临时办公楼旧址
新华信托储蓄银行旧址
海关别墅旧址
美国使馆酒吧旧址

航空优势

距离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19公里,航站T2航站楼23公里。





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乐乐

GMT+8, 2025-4-4 11:18 , Processed in 0.113539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